TBS 电视台《新闻的视点》通过中国国际动漫节,展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前沿面貌。日本动画协会的增田弘道与 TBS 制片人余卿作为嘉宾线上股票配资公司,分享了他们的观察:
展会上,CCTV、优酷、bilibili、东京电视台等中外展商齐聚,连支付宝都因移动支付的普及参展 —— 扫码支付、点菜已成常态,让增田惊叹 “有时吃饭只能扫码,不能用现金”。《熊出没》展台前聚集的儿童,与日本漫展不同的 “家长陪同 + 安检” 模式,都体现着中国动漫的大众性。
最直观的感受是 “人气与多元”:不仅有本土作品,还有中日合作(如《快把我哥带走》由日本公司制作动画),甚至中国漫画《识夜描银》与好莱坞合作,斥资 100 亿日元打造动画电影,展现出国际化野心。
增田回忆,十多年前中国动漫还深陷盗版与山寨印象,但近三年已高速发展。这背后是受众的代际变化:
改革开放后,中国观众从 “无动画可看” 突然接触《铁臂阿童木》《聪明的一休》,80 后一代深受日本动画影响,甚至通过动画学日语、赴日留学; 近年因政策限制海外动画黄金时段播放,本土动画得以在儿童群体中积累人气,形成 “新受众圈层”。余卿补充,这批受日本动画影响的 80 后长大后,对日本文化好感度高,也成了推动中日动漫交流的潜在力量。
展开剩余57%中国动漫产业的爆发,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:
极速扩张的市场:2008 年动画制作分钟数超越日本,市场规模达 2.4 万亿日元(约 1480 亿人民币),超过日本 2015 年的 1.8 万亿日元;《疯狂动物城》《你的名字。》等海外动画电影在中国票房惊人,《哆啦 A 梦:伴我同行》中国票房甚至超过日本本土。 IP 模式的深耕:腾讯等企业推动 “知识产权最大化”,一部作品衍生出电影、电视剧等,形成独特商业模式;收费模式灵活(如 “一瓶饮料钱” 的低价付费、广告引流),让观众付费习惯逐渐养成。 智能手机的普及:中国城区几乎人手一部手机,4G 速度快,微信替代 facebook、line 成为主流,腾讯等企业依托手机生态,在网游、手游与动漫领域强势布局。成立仅 8 年的翻翻动漫,成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缩影。其 CEO 沈浩曾任职日本出版行业,回国后推动日本漫画引进,与集英社等合作密切;同时将中国漫画推向国际 ——《快把我哥带走》由日本公司制作动画,《识夜描银》牵手好莱坞,还打造 “中国版常盘庄” 培养新人。
正如增田所言,网络让动漫产业从 “日本主导” 转向 “全亚洲共推”,翻翻这样的企业正是这一趋势的践行者。
增田与余卿都认可中国动漫的潜力:从盗版阴影中走出,依托政策支持、市场规模与国际化布局,正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。而中国观众对动漫的热爱 —— 从 80 后因日本动画赴日留学,到上海 CP20 同人展几万人冒高温聚集,都让他们看到 “动漫已成为连接中日乃至亚洲的文化纽带”。
发布于:四川省粤有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